8月14日,记者从辽宁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8月13日,辽宁全省新冠病毒疫苗已累计接种5168.81万剂次,累计接种2995.35万人。其中,12-17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数已达181.22万人,占该人群的92.11%。
那么,沈阳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何?
8月14日,记者从沈阳市疾控中心获悉,截至8月13日沈阳市新冠疫苗已接种667.5万人、1257.2万剂次。其中12-17岁人群已接种34.6万人,完成了99.4%。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贾妮娜解答了市民关心的疫苗接种问题。
1.在外市接种过其他厂家的新冠疫苗,到沈阳可以混打吗?
这个要分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是不可以替换的,另一种是相同技术路线不同生产厂家的疫苗是可以替换接种的。
比如你在外地接种的是2针程序的灭活疫苗,后续也要用灭活疫苗来完成;如果首针接种的是3针程序重组疫苗,后续的第二针、第三针,也只能用重组疫苗来完成。
对于相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如果有一些原因,用同一个企业疫苗不能完成的话,那么可以用不同生产厂家的疫苗来完成后续的接种。
2.与第一针疫苗间隔时间过长,影响疫苗效果吗?可以重新接种吗?
我们两针程序的灭活疫苗,按要求两剂之间间隔3-8周完成。CHO细胞重组疫苗需要打三针,第2剂与第1针要求在4-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6个月内完成。
有些时候可能遇到特殊的情况,不能及时接种,也是不需要重新接种的,后续只要补种完漏种的疫苗就可以,只是在完成全程免疫之前,不能达到高水平的保护效果,一旦有疫情的时候,感染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建议大家在接种疫苗过程中,还是要尽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接种。
3.现有的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效吗?
我国的疫情防控实践表明,现有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有效,现有疫苗仍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前一段时间我国成功阻断了发生在人口稠密流动性大的省份几个地市的德尔塔变异株的本土疫情传播。但任何一种疫苗的保护都不能达到100%,所以在接种疫苗的同时,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不聚集等措施是疫情防控的根本。
4.近期接到的咨询电话询问接种完疫苗,胳膊红肿是正常吗?
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发生了红肿、疼痛等症状,需不需要用药治疗。疫苗的局部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一般反应,一般情况下2天左右就能自行消失,不需要处理或用药治疗,但如果反应严重或者长时间不见好转,就要及时去医院看病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5.备孕期间能否接种疫苗?
备孕期,无论男女都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总的来说,目前沈阳使用的两种疫苗,都是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的,对于预防感染、预防病毒的再传播、预防重症和死亡都有一定的效果。疾控专家建议符合接种条件尚未接种疫苗的市民要尽快接种,尽早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沈阳疾控提醒:
学生返校应做好防疫相关准备
暑假已经过去大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为做好学生秋季入学准备,8月14日,沈阳市疾控中心提醒,学生返校前、中、后要做好这些防疫准备。
返校前准备
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返校安排,配合学校做好开学入校健康检查,开学前进行连续14天每日体温监测,如实报备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
长途返校的同学,要提前规划好返程路线,沿途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尽量避免多次周转,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并且根据行程长短备足一次性医用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等个人防护用品;
随时关注目的地的天气情况,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返程中注意事项
返校学生在乘坐火车、客车、飞机、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需全程正确佩戴口罩,进食或饮水时尽量缩短摘除口罩时间;手触摸座位、扶手、门把手等公共用品后,不要直接接触口、眼、鼻,随时保持手卫生;
尽量与其他旅客保持一定社交距离,避免拥挤,减少交谈;打喷嚏或咳嗽时使用纸巾或者衣服遮住口鼻,并进行手消毒;
主动配合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如出现不适,及时联系乘务人员寻求帮助,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处置;
当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做好个人防护,听从公共交通人员安排,不可私自离开;
妥善保存返程旅途票据信息,配合相关调查。
返校后
积极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体温监测和信息登记;
注意观察个人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主动报告校医,及时至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前往医院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428号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6 地址:和平区南宁南街11号 沈阳医保服务电话:024-12345-1-7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