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沈阳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坚持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基本医保坚持公平普惠,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大额保险、大病保险等补充医疗保险,进一步减轻群众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大病保险并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执行倾斜支付政策。医疗救助夯实托底保障,对困难群众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支付后,符合规定的政策范围内费用给予救助。困难群众住院和门诊慢特病政策范围内费用救助比例在70%以上,个人负担明显减轻。2023年,我市以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促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一)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我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涵盖了19个市直部门和13个区、县(市),对组织体系、部门分工、有关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整体有序推进改革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同时,我们扎实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方位开展改革政策宣讲,细化与改革协同的生育保险、灵活就业、大额保险、慢特病保障等配套政策,有力夯实了改革高效运行的基础。同时,进一步优化惠民措施,一是提高职工医保门诊特殊病透析报销比例,在统筹段内报销比例由92%提高为94%,进入职工大额保险后,退休人员提高到95.5%。二是将职工大额保险年限额提高到50万元,并降低退休人员2024年缴费标准,降至24元,每月2元从个人账户扣缴。
截至目前,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享受待遇395.73万人次,统筹基金报销8.06亿元。我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形势总体平稳,各定点医药机构运行正常,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二)完善居民医保待遇保障政策。一是完善门诊慢特病保障机制,将13个新病种纳入我市门诊慢特病保障,规范病种认定标准,拓宽费用保障范围,统筹基金最高支付比例达到80%。二是积极落实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将“两病”门诊用药实行单独保障,取消起付线,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55%提高到65%,并取消了定点医疗机构限制。三是落实省医保待遇清单,降低三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住院起付标准,降幅最高达到50%;提高了特三级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最低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了65%。
(三)落实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居民大病保险实行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累计相应递增比例进行报销,不设封顶线。报销起付标准为15000元,分段报销比例为60%、65%、70%。困难群众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后为7500元,报销比例统一为75%。
(四)实施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模式采取基本救助和倾斜救助叠加保障模式,大大提高了沈阳市的医疗救助水平。2023年共资助10.3万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医保,支出参保资金3286万元;对困难群众门诊和住院费用共实施医疗救助17万人次,救助资金支出10466万元。救助人次较上年增加3.9万人次,同比增长29.8%;救助资金较上年增加1464万元,同比增长16.3%。
二、关于激励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建设,拓展建设模式
逐步实现医保治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促进平台数据应用纵向贯通、横向联通,依托医保码、省处方流转和移动支付中台以及创新的信息化手段,重点支撑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实现“一站式”医保服务,尤其是服务门诊支付管理,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就医体验的同时,确保诊疗行为、药品开具透明合规,助力整个医疗过程规范有序。
依托省医保移动专网推动试点单位深度开发,持续深化医保电子凭证和“一码通城”建设应用,不断拓展“互联网+”医保支付场景,进一步优化“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建设医保“掌上直通车”,提高医保公共服务可及性。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鼓励医疗机构探索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以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可穿戴设备、康复医疗设备等。
通过开展沈阳市公立医院智慧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利用新兴数字化技术,重新梳理线上线下的挂号、缴费、查询服务等流程,实现面向患者的便民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给患者提供人机交互的智能导诊导医、疾病自查、统一预约挂号、诊前病史采集、智能院后随访,补齐传统流程中的服务短板。
三、关于多元主体间协同合作,开展竞争
(一)发挥社会救助专项基金作用。制定沈阳市社会救助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明确社会救助基金救助对象。共同家庭生活成员患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等在社会保险理赔、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以及其他社会帮扶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通过与低保、特困人员信息比对,筛选出医疗个人自付医疗费大于一定金额的困难群众,经各区、县(市)核查后,共发放救助基金共计23.5万元,切实解决了罹患重大疾病家庭的燃眉之急。
(二)引导慈善组织开设助医项目。沈阳市慈善部门共了“同享健康”重特大疾病关爱援助项目、“慈爱沈城”少年儿童重病特病救助项目、“慈爱沈城”重度肝病救助项目、“慈爱沈城”精神类疾病救助项目等11个助医类项目,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开展血友病co-pay慈善项目等3个助医类项目,共帮扶大病困难群众超过4万人次,捐助资金917.44万元,援助药品价值1071万元,进一步拓展了慈善帮扶的宽度和广度。开展了“罕见病患者救助计划”等4个助医类项目,筹集善款52万余元,用于帮扶患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善意。
(三)协作发展医教,设立完善医疗保障教育专业。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专业人才储备,培养适应辽沈振兴发展急需的医疗教育高层次人才,立足沈阳产业布局和科技创新需求,支持沈阳医学院,建好全国首个“医养健康管理学”硕士学位二级学科。
您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参考意义。我们将继续完善我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管理,通过保基本、保大病、保托底的三重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医保、医疗、医药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为健康沈阳行动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持。
感谢您对我市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428号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6 地址:和平区南宁南街11号 沈阳医保服务电话:024-12345-1-7
网站地图 访问量统计:您是第 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