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借力医保门诊共济政策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推动医联体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市职工门诊共济改革实施情况
我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沈阳医保联动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各区县(市)政府等多部门,制定了政策宣传方案,发放就医购药明白卡,面向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市)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和药店,全面宣传职工门诊政策内容,消除百姓对医保改革的疑虑。职工门诊共济改革自今年1月1日启动以来整体运行平稳,截至2024年3月底,我市职工门诊定点医院576家,处方流转药店4164家,职工门诊就诊量共计365.6万人次。同时,沈阳医保高度重视医保基金收支运行情况,开展门诊就医结算的日常监管和分析,并在3月27日召开全市大会部署2024年基金监管重点工作任务,坚决保证我市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
为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借助职工门诊共济改革契机,沈阳医保全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推动分级诊疗的形成。一是将家庭医生签约与职工门诊统筹报销待遇挂钩,签约家庭医生后门诊统筹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再提升10个百分点,且在改革政策实施首年,退休职工参保人员减免个人签约服务费。二是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发了处方流转、诊间缴费、家庭医生线上签约等功能,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也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服务能力。三是加大资金支持,沈阳医保先后为全市公立定点医疗机构拨付了四次周转金,总计14.549亿元,用于定点医疗机构增强药品配备,提升门诊共济服务保障能力。四是鼓励高等级医疗机构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对于派送医生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定点医疗机构,在经办年度绩效考核中予以加分奖励,绩效考核结果与定点医疗机构质保金返还挂钩。
二、关于我市医联体的建设情况
坚持“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结合我市人口分布、疾病谱、医疗资源现状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总结推广沈北新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经验,加快网格内医联体向紧密型发展过渡。发挥专科联盟专科协助的纽带作用和远程协作网的便捷性,实现专家、管理“双下沉”,带动专科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提升”。具体措施如下:
(一)深化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
1.健全城市医联体管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的原则,各区、县(市)政府,卫生健康局、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等有关部门和网格内医联体成立城市医联体管理委员会,统筹城市医联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薪酬、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
2.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整合城市医联体医疗资源,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机制,经基层转诊的签约居民可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到2025年实现牵头医院将1/3的门诊号源和1/4的住院床位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医联体内可以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
3.促进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一体化建设。城市医联体内统筹设置医务、护理、药事、病案、院感、医保等管理部门,城市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落实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鼓励城市医联体探索统筹设置人力资源、财务、总务后勤等管理部门,实行人财物的一体化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推动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内多点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政策。
4.增加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智慧医联体建设。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加大投入帮助城市医联体各级单位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推动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为智慧医联体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支撑。建立覆盖医联体各单位的远程医疗平台,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城市医联体设置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医联体信息化整体架构设计、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等工作,整合完善医联体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全部成员单位,推动医联体管理、医疗、患者信息安全有效地互联互通。
5.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推进城市医联体内的人员实施统一招聘、统一考核、统筹使用。建立符合城市医联体发展要求的薪酬制度,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合理确定内部薪酬水平,优化薪酬结构,创新分配机制,设立体现分级诊疗要求、劳动特点和技术水平的薪酬项目。
6.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医疗事业发展规律为遵循,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医疗技术进步,支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价值、更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医疗机构主动规范服务行为。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动态调整,体现卫生技术人员技术劳动价值,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把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融入医改大格局。引导二、三级医院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向基层下沉。
7.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丰富签约服务内涵,提供基本医疗、预约转诊、康复护理、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等服务,突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推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健全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获得感、满意度,逐步健全完善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
8.医保综合改革全力支持医联体建设。沈阳医保在2021年以康平县医共体为试点,率先在全省试行医联体医保总额付费,2022年6月出台《沈阳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保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积极推动全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保改革工作。采用多元付费方式预算全年总量,门诊总量按人头打包支付的方式购买门诊医疗服务,非床日住院总量按DRG付费方式测算,对牵头医院和基层医院执行统一DRG住院费率,从而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配置,鼓励轻症患者向基层倾斜,牵头医院收治重症和复杂手术操作组。在医联体内开通双向转诊优惠政策,助推区域分级诊疗模式形成。设置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治疗病种政策,签约患者无需住院即可享受医保待遇。2024年起创新医联体支付方式,全力支持法库县以签约人群的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责任型医共体建设,以达到提升百姓健康水平、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减轻医保基金支出的目标。
(二)加强专科联盟建设
依托三级医院优势专科资源以及专科医院专业优势、中医药和妇幼保健特色优势,建立跨网格的专科医疗联盟。充分发挥国家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区域医学中心、医学重点学科及其协同网络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城市医联体的补位发展模式。增强城市医联体与各专科联盟之间的联动和协作,推进人才共享和服务衔接,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三)促进医疗资源下沉
1.推进沈阳市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情况下,积极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与线下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连续服务。鼓励医疗机构探索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以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利用新兴数字化技术,重新梳理本院线上线下的挂号、缴费、查询服务等流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患者提供人机交互的智能导诊导医、疾病自查、统一预约挂号、诊前病史采集、智能院后随访。
2.加大投入力度建设覆盖全部医联体单位的沈阳市远程医疗平台。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全面部署远程医疗系统,开展远程实时会诊、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病例讨论、手术示教指导、远程医学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级制定方案、下级实施治疗”医疗模式。探索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和激励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3.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赋能线上问诊。鼓励各级医疗机构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改造诊疗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创新医疗科技,通过远程B超、智能穿戴等各种医疗科技,实现隔空诊疗;让“互联网+”与问诊医生结合,让AI技术承担专家远程会诊的“手”和“眼”,帮助病人进行更专业、更详细的问诊,进一步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制定通过《沈阳市智慧医联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实地调研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医疗集团;组织城市医院医务人员对口支援郊区县医疗机构,已完成第一批次人员派遣工作,支援370名医务人员进行对口支援。2024年截至3月15日,19家城市医疗集团和4个县域医共体共上下转诊患者1718人次;上级医院向下级单位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含坐诊、手术、查房、技术指导)1654人次,累计10678人次患者受益;下级单位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77人次,医联体内上级医院指导下级单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0项;开展远程医疗(含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等)13208次,累计15703人次患者受益。
三、关于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个,乡镇卫生院111个。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我市近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已达到基本能力标准,达到推荐标准的有32家。
1.2023年,创新开展人才招聘引进工作模式,制定了《沈阳市医疗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在人才招聘引进中不断寻求突破点和创新点,一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共设置4169个岗位,共计报名24457人。首次将面试自主权下放至各区县(市),累计赴各区县(市)巡考监察200余人次。二是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1000名,组织11家单位参加“沈阳博士行”活动,向广大博士发出“城市之约”,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沈工作。三是面向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沈阳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开展了“沈阳市医疗卫生系统校园行”专场宣讲双选活动,共计600余名学生参加。
2.为科学合理开展人才招聘引进工作,2024年拟组织开展3场招聘,包括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面向国内高水平医学院校和省内医学院校招聘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招聘医疗卫生人员4500人左右。进一步强化与医学院校交流机制,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医学院校发展,加强医疗机构人员培育。通过“博士行”等活动,吸引一批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专业学科人才,使我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队伍结构更为合理,业务水平有所提升,为卫生健康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作为家庭医生签约的业务骨干,全科医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市每年组织开展全科医生转岗临床培训,选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在岗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赴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进行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践培训,培训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基层实践基地培训和1个月的理论培训,培训全部结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可加注全科医生。
感谢您对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医药服务管理和信息处
联系人:何苗
联系电话:22521860 13504972942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428号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6 地址:和平区南宁南街11号 沈阳医保服务电话:024-12345-1-7
网站地图 访问量统计:您是第 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