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民、张桂荣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助力建设健康中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背景
为了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方针,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要求。2016年人社部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在全国范围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我们曾在2014年就已经关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情况,并进行了专题调研,以下是我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在医养结合及长期护理保险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情况及调研的相关情况:
二、我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将养老机构中符合政策规定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为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我们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衔接方面做了积极工作,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定点范围,不仅有设置老年病科的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也有养老服务机构中内设的医疗机构。
(二)逐步扩大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在保障医疗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康复项目医保支付范围。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了报销范围。
(三)为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开展家庭病床,解决其基本医疗需求
患有癌症(晚期)、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慢性肺心病、精神类等疾病的参保人,符合住院条件、本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到定点医院住院确有困难确需系统治疗的可申请办理家庭病床,符合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按比例支付,退休人员政策规定支付比例超过90%。现有申请开展医保家庭病床服务的共有46家,其中三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9家,一级医院27家。
三、探索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有关情况
(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情况
2016年6月份,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其中确定15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组织开展试点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试点将会用1到2年的时间,探索为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力争在2020年之前,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社会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二)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情况
我们在2014年赴青岛、长春、南通进行调研学习,主要学习保障对象与统筹层次、资金筹集与支付、定点医疗照护机构确定与管理等内容。在国家启动试点之前,积极向省人社厅、国家人社部提出了试点申请,人社部在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参保人员结构、医保基金运行等情况后,未将沈阳市纳入试点城市范围。
1、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关情况
自2002年7月,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长期护理保险,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筹集基金。
资金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主要通过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方式筹集,用人单位和参保人不需要另行缴费,城镇职工护理保险基金按照当年医保缴费基数的0.4%分别从医保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中划转,目前启动初期未从个人账户中划转,年人均筹资100元左右;城镇居民护理保险基金以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按0.2%的比例从城镇居民(不含少年儿童和学生)医保统筹基金中划转,年人均64元左右。二是公益性基金,来源于福彩公益金,每年划转2000万元。这两个渠道每年筹资约3亿元。
参保患者待遇方面,入住定点护理机构接受医疗护理、医疗专护或居家接受医疗护理照料的参保人,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护理费纳入护理保险支付范围。
参保人享受护理保险待遇期间,不重复享受住院、门诊大病、普通门诊等应由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相关待遇。
我们在调研时青岛市社保局介绍,随着参保患者对政策认识度的提高,享受护理保险人数增加,导致基金支出增加,已经面临研究解决基金可持续运行的问题,说明基金支出压力还是较大的。青岛市医保部门也在调研测算,准备调整护理保险政策,以确保此项政策可持续性。
2、南通市情况
南通市单独筹资,筹集标准100元每人每年,个人缴纳30元,医保统筹基金30元、政府补助40元。在医院享受待遇,支付60%,同时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待遇;在养老机构享受待遇,支付50%;定点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按月限额支付1200元/月。
3、我们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明确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功能,着眼于建立一项独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失能人员生活照料和医疗照护需求提供社会基本保障。二是构建制度基本框架,包括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政策体系;护理需求认定、护理等级评定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护理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质量评价和费用结算等办法;管理服务规范和运行机制。三是筹资方式是重点。采用何种筹资方式,不仅关涉制度模式的选择,而且关涉保障责任的分担。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测算筹资及分担机制。四是在明确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责任前提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委托管理。
在制度设计前,需要明确长期照护保险的制度定位、筹资方式、保障标准、失能鉴定标准和流程、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以及经办服务等。
在方案测算时,必须要准确了解我市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现有养老、护理等相关服务机构及专业照护人员的底数,明确我市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是覆盖全市户籍人口,还是仅覆盖城镇职工及居民参保人员。
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人才培训是关键。针对老人照护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加强老年人专业照护队伍建设,提高老年人照护专科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
我们将密切关注15个试点城市情况,待我们对试点城市进行深入的学习,对相关情况做进一步的调研、论证后,研究建立符合沈阳实际、独立于基本医保之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三)我市商业保险机构开展长期照护保险情况
目前,我市现有寿险公司38家,可提供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保险产品,可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有效的对养老服务业进行了补充。此外,积极引进寿险公司参与我市养老项目建设,其中合众人寿保险公司在棋盘山开发了集医疗、养生、养老、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康复疗养于一体化的健康养老社区,预计建成后可为2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护理服务。
如我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时,将会对社会公开进行招标保险公司。
感谢你们对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428号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6 地址:和平区南宁南街11号 沈阳医保服务电话:024-12345-1-7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